close

各地市場-傳統市場的二三事

 

我應該可以說是在市場長大的小孩吧?

小時候家就住在市場的隔壁,和市場的距離只有一個小巷的馬路(我家對面就是市場啦)

老媽也總是把我們幾個小毛頭託給對面市場賣"雜細"的阿桑

後來長大一點般家後也離市場很近,距離大概是半個街區

小時候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和奶奶或是媽媽手挽著手去逛市場

所以在市場買東西對我來說其實應該不陌生

不過嚴格來說也很陌生~"~(好矛盾)

 

在老家的市場固定會去的就那幾家

一開始我單獨出門買東西前,老媽還會開始描述地標,以免我找錯攤

買之前也會叮囑說是大概多少錢

買回來後,嗯,就是批鬥大會啦()

包括服務態度、價格等等,都在下次購買的參考範圍內

服務態度太差、價格差太多、不夠衛生等的都會被排除在下次的購買攤位之外

 

因為常去的攤子有不少幾乎都是從奶奶那輩就開始買的

或者是以前住在市場旁的時候就認識的

攤子一代傳過一代,所以買回來的價格和品質如果差很多

....,老媽會立馬或是隔天經過的時候去幫我討公道XD

老闆看見我們姊妹也會說:

你就是那個某某某的女兒,你跟你老爸(媽)長得好像之類的(這是稱讚嗎XD

還有幾個攤子的老闆現在是我們姊妹的國小同學接手

自己的同學還騙自己的同學,就太超過啦()

(敢騙我,我知道你家在哪喔!老闆!咦,不是啦,我沒有恐嚇人XD)

 

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價格不會亂算,還會便宜

我常去的某菜攤,老闆娘的年紀跟我阿嬤差不多,是我家以前的鄰居

每次去買都是半買半送啊XD

舉例來說,我明明只要買20元的金針菇,老闆給我的量經常爆量很多

還會順手拿些有得沒有得的菜送我冏

這也是老媽不喜歡去這家的緣故,因為這樣很不好意思啊,總會念說做生意也是要成本的

所以只有我們姊妹買菜的時候才會去()

 

其實如果遇到太超過的黑心攤,那麼就僅此一次,下次不會再去

 

老媽的名言是,全市場又不只那一家在賣

 

是的,這就是逛市場的重點了

除非你非得要買某一家的東西不可,否則,其實沒有必要執著於某一家購買

 

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逛傳統市場了

每次新到一個傳統市場,第一件事情不是急著採買,而是先逛一圈,看看有哪些攤子與分布,然後才會下手

不,應該說就算是逛了很多次的市場,我還是會從頭到尾逛一次再買

就算是老家那裡的市場也是一樣,除非我趕著要買某樣東西,否則我一定會先逛過一輪

 

這裡的重點在於觀察

 

以菜舉例,逛一圈就會大概知道現在的時令菜是甚麼

順便"偷聽"價格與"比價"一下

我會混在人群之中東張西望老闆和其他婆婆媽媽的互動,順便聽取報價

有了大致的概念之後就可以開始買了

 

接下來就是鎖定購買目標

 

第一次光顧的重點是看得順眼

畢竟初來乍到,又沒有老媽在後面撐腰,所以看得順眼是很重要的

包括整體衛生還有你站在攤子前面裝作看要買甚麼時候的老闆的態度

(我不喜歡去態度太囂張的店XD)

還有就是要選攤位前比較多人的攤子

通常這種攤子大多都是物美價廉才會有很多婆婆媽媽聚集

 

第二、三次光顧通常會去賣同商品但不同家購買

重點在於比較

比起前回買的那家的價格、品質等各方面

 

第四次通常就會固定下來

而且當你同一個市場去買了三次相同的東西,大概也就知道市場裡哪家比較誠實哪家不實在

 

再來的重點就是裝死(這啥XD)

比方說問了價格不買,或是問了煮法不買

倒不是奧客來著,而是混淆老闆視聽,也順便長知識

這樣下次就知道某樣東西在不同攤位大概是多少錢

 

不過去傳統市場有幾個要訣,我覺得蠻重要的

 

第一個,不要輕易被老闆煽動

尤其是買魚,因為海產真的太多種,要下手到熟練實在有困難度

所以就要把持好自己的預算,以免買到錢包爆炸

 

海魚大致上都是以兩計算

一斤=600公克,一斤有十六兩,一兩大約是37.5公克

(記不住嗎?有一句俗話,半斤八兩,那麼,一斤是幾兩呢? 8*2=16)

 

也有以一隻一隻計算的,例如特價中的秋蟹,偶爾會推出一隻100元的價格

也有以一塊一塊計算的,例如虱目魚肚通常是一塊一塊計價

 

購買前問一下老闆價格

如果搞不清楚大概要買多少兩,才不會讓錢包爆掉,可以跟老闆說這隻大概多少

老闆會幫你大概估價

請記住,問了不一定要買,你不會只想整天只吃那隻魚的

 

海魚的價格通常偏高,荷包不太滿的可以考慮虱目魚、吳郭魚這類比較平價的魚種

(虱目魚肚湯也很好喝的,就算買更便宜的虱目魚背骨這部分回來熬湯也一樣鮮美)

 

第二個,不買不知道的菜()

我去市場購買的原則是除非我知道怎麼煮,否則我不會把他們拎回家

可以問老闆煮法,通常老闆會提供不少有用的料理方式

 

第三個,如果真的甚麼都不知道,就請老闆代切

這個例子以豬肉最明顯,畢竟豬肉的部位多到不行,從頭到腳都可以吃

我都會跟老闆說,我要煮某種方式,要買多少金額,讓老闆切

 

例如我要煮雜菜湯,老闆的肉(),是老闆會把豬肉切的比較厚點

如果是要煮火鍋,老闆就會切比較薄的肉

份量的部分我是用購買的價格來抑制數量

例如一斤肉老闆說XX元,然後我就跟她說我要買XX元,倒不會跟她說我要買幾斤

(實際上是因為我自己懶惰算= =)

 

或者是切好的海魚,就說要買XX元,老闆就會處理

 

第四個,就是去買的時間點

 

豬肉攤通常我會算差不多一開市就去買,這是沿襲了阿嬤的習慣

阿嬤最早的記錄是凌晨不到四點就出門買了 = =,不過這是鄉下地方市場才會這麼早

都市地方的市場開得晚,要八九點才會出來擺,太早去也會沒人

因為有些部位很搶手,不早點去絕對會吃不到的

(這樣我就買不到我想買的了,我得了吃不到就偏偏一定要吃到的病XD)

 

蔬菜攤我會趁收市的時候去買,因為蔬菜過了市就不新鮮,老闆會想快快脫手

就是隨便賣的時間,就算不是隨便賣也會多少給個優待

 

最後,其實如果找到甲意的攤固定下來,老闆多看你幾次就會記住你

 

像我現在住的附近的豬肉攤老闆已經記得我了~"~

我偶爾會跟老闆夫婦隨便哈拉兩句,有時候買太多菜,手上提滿滿,老闆還會給我一個超大的袋子讓我可以全部裝進去

或者是免費招待一些東西(這就是做生意的絕竅啊)

我某天突然很想吃豬腦湯,看板上文章說一個要價10元,比起外面賣的煮好的一碗50

便宜很多,所以發神經地跑去買,問老闆多少錢,老闆說不用了,有好幾個豬腦說

那天我也沒買別的東西XD

 

還有我常去買小卷的攤子,因為我幾乎都是買兩條,我某天買了三條,老闆還會問我今天買比較多條之類的閒談,這家賣海鮮的攤子我因為常買,老闆也會算得比較便宜或是多給我兩三塊魚肉

 

我覺得雖然超市的價格透明化很好,不過總覺得比起傳統市場少了濃濃的人味

 

 

嘛,說到傳統市場,就想到我今天的收穫

一般麵店小菜裡的川燙發泡的魷魚小小一盤要價一百元

經常去的市場價格上雖比較便宜,但也還覺得太貴

偶然讓我想起高雄市火車站前面還沒過橋,有家賣關東煮的巷子彎進去,大概中間的地方有間土地廟,廟前的廣場每天12點過後就有整卡車整卡車的蜆、蛤蠣、蚵的車子進進出出也有不少攤商在批貨

平常只是路過的我,今天就勇闖,結果大大滿意,一隻超大的整隻發泡魷魚單價一斤70

(秤起來一隻大概就70)

我不知道有沒有比較便宜,不過比起我在市場買的便宜多了

回來燙過、冷卻後的魷魚真的好好吃,一整個大滿足XD

結果,我媽說我發瘋了,是吃到甚麼迷幻藥那麼HIGH= =

就很滿足咩,省錢又可以吃到夠多份量的發泡魷魚

下次考慮直接去那邊買蛤蠣和蚵,就連這些的價格也比市場賣的便宜啊

也新鮮很多,我還看見蛤蠣在噴水QQ"

 

嗯,這就是我為什麼今天很囉唆的緣故,因為吃到大滿足的東西,所以很高興

請不要鞭我XD

(我是一個吃到喜歡吃或是想吃東西,心情就會超好的人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rfly 的頭像
    forfly

    映水之鏡

    for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