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影視雜感-同伊(心得劇情雷)

 

同伊講述的描寫朝鮮時代第19代王肅宗的後宮,同時也是第21代王英祖的生母淑嬪崔氏一生的故事

 

從歷史背景來看,為什麼這個故事可以被搬上檯面上來演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崔氏所在的宮廷中,有眾戲劇很喜歡拿來演繹的兩個主角-一個是仁顯皇后,一個是張禧嬪

 

仁顯皇后出身驪興閔氏,出身算是相當顯貴。15歲被選入宮成為繼妃,後來以七出之罪被廢出宮,在感古堂居住,後來獲得反正重回后位,但是沒多久就過世了,生卒年為公元1667~1701,只活了34年。

 

仁顯皇后死後,史家多稱為百年難得的賢妃,同時肅宗為了避免仁顯皇后與張禧嬪同樣的悲劇在發生,下旨,「自今著邦家之典, 不得以嬪御登后妃。」希望後世子孫不要以妾為妻,以免後宮懷有奪嫡之心。

 

備註1:肅宗原來有一個皇后為仁敬皇后,生卒年為公元1661~1680,只活了19

 

備註2:驪興閔氏是朝鮮王朝一個很大的氏族,在高麗(公元918年-1392年)時代就已經相當的興盛,這之後起起伏伏,一直延續著。仁顯皇后之後還有一個朝鮮歷史上很有名同樣出於此家門的皇后-明成皇后。明成皇后的高祖父就是仁顯王后之兄。

 

備註3:高麗時代又被稱為王氏高麗,開朝者為王建,有一齣韓劇就叫做太祖王建,公元1392年後被李氏朝鮮推翻取代

 

 

張禧嬪則是被稱為朝鮮三大妖女之一,出身並不高,根據《朝鮮王朝實錄》記載,他是因為家族中的人犯罪受到牽連,而被沒入宮廷中做為宮女。而宮女都是皇上的女人(語出大長今中的今英),所以被臨幸的張禧嬪當然就成為了皇上的女人。

 

可是因為出身不高,所以歷經層層艱難與後宮和朝廷的勾心鬥角後,終於登上了后位,不過仁顯皇后反正之後,因為各種原因最後被賜死。

 

不過他的兒子登上了寶位,成為第20代君王-景宗,但是景宗在位僅有四年,生卒年為1688~1724,也算英年早逝。

 

景宗與崔氏的兒子-延礽君(英祖)感情很好。

 

備註4:英祖的下一任朝鮮君王就是正祖李

 

 

回到同伊本劇,從一開始的悲慘,然後被從事官放走到成為掌樂院女婢,然後被肅宗看上,然後成為後宮,在生下兒子到最後結局,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那就是聖光術放真大

 

同伊運氣超好,雖然遇到很多的波折,但是這些波折都不算甚麼好嗎!

 

而且肅宗怎麼天天往外跑,好像都城是皇宮的院子一樣

 

君王要出宮門有這麼簡單與容易嗎?說出去就出去,說回來就回來。。。

 

劇中的肅宗本身的武藝並不強,老是被同伊嘲笑,就連壞人來也是靠護衛解決

萬一不幸被匪徒砍死,不就少了一個君王嗎XD

更何況在張禧嬪生出世子之前,肅宗一直沒有子嗣

還這樣隨便亂跑,有個甚麼不測,朝廷不就大亂了!?

 

肅宗登場的場面,真的超好笑的XD因為他好像是熱戀中的男人而不是一國之君

只想著要怎樣跟同伊打情罵俏是怎樣

 

不過我倒很喜歡這齣戲中的張禧嬪,他最後跟肅宗說因為他把肅宗當做一個男人,也希望肅宗把他當做一個女人來看待,所以才會走到今天這樣的局面

 

可是我也覺得劇中的張禧嬪,如此的聰明卻也沒有看透,君王怎麼可能不會三妻四妾,只希望君王把目光放在他一個人的身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這大概也是因為張禧嬪有相當高傲的好勝心,所以他想要打破那個他曾經聽過的影子的預言

 

只是很可惜,怎樣的掙扎都是徒然,歷史是不會改變的

 

不同版本的張禧嬪對於張禧嬪本人心情的轉折有不同的描述方式,我還蠻喜歡同伊裡面的張禧嬪

 

因為在這個版本的張禧嬪就是一個實際上是一邊很單純為所愛的肅宗感到佔有慾,一邊也想要掌握權勢,或者也可以說張禧嬪其實就是個女人

 

這裡沒有貶低的意思,因為是個女人,無所不用其極的希望心愛的人可以把目光

放在自己身上,無條件的寵愛、信任自己,所以當這個希望破滅的時候,就只好將注意力轉向另外一邊

 

比起老是在放聖光術,不管怎麼打壓都是一副充滿希望的樣子的同伊,我還比較喜歡張禧嬪的這個角色

 

至少比起同伊,張禧嬪比較有血有肉,也比較像個真正的人

 

而不是像同伊那樣到處收服神奇寶貝XD

 

劇中的同伊太聖母,讓人覺得很虛假,不得不說這樣的角色讓人很難有認同感與共鳴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歷史劇都喜歡在女主角旁邊配一個協助他,但是就只能一生這樣望著他生活、保護他的人:同伊也有天壽哥,李的松淵也有一個大壽

 

反而是這些癡情的男配角讓人看了感覺很悲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r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