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影視雜感-韓劇朱蒙(心得劇情雷)

 

朱蒙是講述東明聖太王一生與高句麗建國的歷史劇

 

 

先說到朱蒙的歷史背景

根據金富軾《三國史記》-書卷《高句麗紀》:“先是,扶餘王解夫婁老無子,祭山川求嗣。其所御馬至鯤淵,見大石相對流淚。王怪之,使人轉其石,有小兒,金色娃形。王乃收而養之,名曰金蛙;及其長,立太子。後其相阿蘭弗曰:日者天降我曰:將使子孫立國於此,汝其避之。東海之濱有地號曰迦葉原,土壤膏腴,宜五谷,可都也。阿蘭弗遂勸王移都於彼,國號東扶餘。其舊都,有人不知所從來,自稱天帝子解慕漱,來都焉。及解夫婁薨,金蛙嗣位,於是時,得女子于太白山南優渤水,問之,曰:我是河伯之女,名柳花,與諸弟出遊。時有一男子,自言天帝子解慕漱,誘我于熊心山下鴨綠水邊室中,私之。即往不返,父母責我,無媒而從人,遂謫居優渤水。金蛙異之,幽閉於室中” 。釋一然《三國遺事》卷一《紀異》引《古記》則以解夫婁解慕漱之子,而以“舊都”

北扶餘”:“漢宣帝神爵三年四月,天帝降,乘五龍車,立都稱王,國號北扶餘,自名解慕漱。生子名扶婁,後因上帝之命移都於東扶餘。東明帝繼北扶餘而興,立都於卒本川,卒本扶餘,即高句麗始祖也”

 

備註1:《三國史記》是公元1145年高麗史家金富軾奉高麗仁宗之命,以漢文所寫成的正史史書,記載的是朝鮮三國時代的歷史

 

備註2: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東北亞史地摭拾》當中的《高句驪東明始棲地考辨》一文(這個可以GOOGLE的到)

 

 

朱蒙的時代還算是神話的時代,正式的史書與文字記錄大概都已經失傳

唯一比較正式的文字記錄就是後來公元1145年金富軾的《三國史記》,以及鄰近國家-也就是中國歷朝的史書,還有好太王碑(廣開土大王碑)

 

從上述的《東北亞史地摭拾》的考證,還有好太王碑所在的位置(中國吉林省)大概就可知道當時不管是夫餘還是高句麗所在的位置其實先天條件就不佳

冬天非常的寒冷,氣候也不適宜農耕,就算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但是在當時的年代裡技術還不到那個階段,所以其實人民的生活是非常困難的

 

劇中也說到,受到當時天朝(也就是漢朝)的壓迫,百姓的生活更加的艱難

 

劇中的古朝鮮是指衛滿朝鮮(公元前195年—前108年),也就是根據《史記》所記載,漢高祖劉邦時,燕王盧綰背叛漢朝,叛入匈奴,其部下衛滿亦一同前往,並帶同千餘名黨徒進入朝鮮半島。之後,衛滿召集戰國時齊國和燕國亡命者成軍,推翻了箕子朝鮮,史稱衛滿朝鮮。其後漢武帝因衛滿朝鮮阻止鄰近小國入漢朝貢,於公元前109年發兵遠征朝鮮。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被滅。

 

備註3:衛滿朝鮮地域大概在今天的北韓,可以參考維基百科衛滿朝鮮條目的地圖此地圖也可以看見夫餘大概在今天的中國東北

也可以參考維基百科高句麗條目

 

 

在這裡也可以看見韓劇中描寫的中韓之間的關係有多麼的不和睦,以及朝鮮半島上的國家長期受到來自於中國這邊的控制與威脅,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國商周時朝

因為前述所提到的箕子朝鮮,就是周武王封商朝遺臣箕子於朝鮮之地,箕子率商朝遺民與當時的朝鮮原住民(也稱為土著,這是相對性的說法),建立臣服於商的侯國

 

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因為朝鮮與中國位置相當鄰近,所以朝鮮的政權其實也一直受到中國政權興衰、更迭的影響,當然也因此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很深刻

 

只是說實話,我不太喜歡韓劇中描寫中國這邊的劇情,因為都是給與人中國就是壓迫、欺凌、無道的印象,當然對於從商周時期就受到中國控制的朝鮮、韓國,這樣的印象就是他們通過漫長的歷史所得到的感想

畢竟長期以來都是處於弱勢、朝貢的一方

 

朱蒙中的宮殿是有城牆的,但是到了比如明成皇后的時候,就可以發現宮廷的城牆不見了

這必須要追溯到明末清初的時候,當時在朝鮮發生了丙丁虜亂(丁卯之役與丙子之役)

也就是當時的後金(也就是後來的清朝)入侵朝鮮的事件

 

因為當時的明朝已經到了末期,後金興起,而本來與明朝關係緊密的朝鮮,當時是支持明朝的,所以被後金攻打

 

丁卯之役的時候,只是約定後金與朝鮮互不侵犯,不過到了丙子之役時,因為後金已經改國號為大清,所以皇太極藉口朝鮮違背約定,這次就真的被出兵攻打,最後朝鮮戰敗簽訂和議,當中提到禁止朝鮮大量修建城堡等防禦工事,所以城牆就不見了

這也是朱蒙當中與其他所提到年代比較近代的韓劇在背景上的差異

 

 

不過其實當初吸引我看朱蒙的最大原因,是我先看了太王四神記

太王四神記講述的是我前面有提到的好太王碑(廣開土大王碑)的主角-談德,廣開土太王的故事

 

好太王碑是高句麗第二十代長壽王為紀念其父好太王的功績,於公元414年(中國時為東晉)所建立的石碑,內容的第一部分就是描述高句麗建國的神話傳說,說明高句麗始祖鄒牟王是北夫餘部落的人

 

鄒牟王指得就是朱蒙。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太王四神記第一集一開始念的石碑上的文字,有提到河伯女

當然也可以解釋為是河神(也就是河伯)的女兒,這就是帶著神話的色彩

又或者如朱蒙此劇中的解釋,柳花夫人是河伯部族的女兒

 

又為什麼會稱呼為鄒牟王呢?

高朱蒙,亦作鄒牟、仲牟等

所以在本劇最初,柳花夫人讓朱蒙向監獄的典獄長學武藝的時候,化名為鄒牟

並不是隨便取的名字

 

備註4:高朱蒙此名出於金富軾的《三國史記》,可以推論出朱蒙的高姓是建國之後才有的。

 

備註5:高句麗的國名確定是在朱蒙之子-琉璃王在公元14年西伐襲取了西漢玄菟郡的高句麗縣後,才確定將國名改為高句麗,王族以高為氏。

 

 

再說到朱蒙劇中提到的三足鳥的意象,其實中國也有類似的東西,又或者可說這樣的意象是一種不同民族之間共有的。

 

若從科學的角度來討論,可能先民們看到的是基因突變的鳥。一般的鳥本來只有兩隻腳,但是先民看到的鳥卻有三隻腳,所以就推論他是某種特異的存在。

又或者實際上是三隻鳥,然後描繪在器物上的時候,以三足鳥的樣式呈現出來

又或者三足鳥其實指得是古代人對於太陽黑子的觀察,例如王充的《論衡》中提到日中有三足鳥。有人評論是對於太陽黑子的描述。

 

三足鳥基本上指的是太陽,例如:《淮南子》、《山海經》還有后羿射日的神話之中都提到:傳說在東海有一棵神樹扶桑,樹枝上棲息了十隻三足鳥。

也就是十顆太陽。

 

日本也有三足鳥,又稱為八咫烏,是神使,也被認為是太陽的化身

 

所以三足鳥也是一種多民族之間所共有的原型,並非由哪一個民族所特有

 

 

然後再說到朱蒙與召西奴在最後將卒本與高句麗合併之後成立的國家,其議事制度,其實也一直延續

因為我在看太王四神記的時候,曾經覺得為什麼當王的好像沒有甚麼權力,得要與其他的長老和神宮相互較量與鬥爭

 

不過看完朱蒙之後,大概就了解了,因為高句麗原本就是許多的部族合併起來的

 

先說到神宮的影響力大,因為當時也還算是神權時代的延續

就像朱蒙中汝美乙神女說的,就算武功再厲害,能不能活下來也要看天地神明的意思

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不是強者能活下來,而是能活下來的才是強者

這也是因為當時各方面都不發達,尤其是延續人生命的醫療與衛生、生活條件都不好

於是在人力無法及的地方,天地神明的信仰力量變成了很重要的一環

 

不同部族對於國政的影響力大,這點在朱蒙的後期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得出來

為王的朱蒙一脈,大概就是以武力統治與戰爭為主

至於國家要怎樣治理使其能夠安定富庶

做為原本就是經營商團的召西奴的卒本一脈就成為了關鍵

 

甚至為了避免國家的分裂,召西奴甚至帶著兒子們離開了高句麗南下建立了另外的兩個國家。

 

從地理環境來看,其實也是為了要能夠求生存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高句麗的位置大概在北韓與中國東北,先天環境並不好

比起酷寒時期長、經常糧食短缺的北方,南方的區域更為適合農耕

所以召西奴南遷對於國家的長期發展,也是可以預見的結果

更別提國家中因為各自部族的影響力而可能會讓國家分崩離析的影響了

 

所以在太王四神記中在議事廳裡長老們的意見與建議,如果王不夠強勢、統御的力量不夠

這些部族長老的聲音可說比起王本身的意思還要強大

嚴格來說,王所掌握的權力並沒有像中國的皇帝那麼大

 

這讓我想到其實清初也有這樣的情形

因為大清也是由許多部族所形成的,而所謂的八旗正是類似這樣的軍政組織形式

所以也有這樣的一說,康熙之所以會傳位給雍正,而不傳位給八賢王之稱的胤

也不是傳位給十四皇子胤禎的理由,正是由於雍正的政治看法是將權力集中攬於皇帝一身,胤則是採取由八旗共同議事,所以才會將帝位傳給雍正,只因他與康熙的政治理念是相符合的。

 

不過這也是另外一個猜測而已,畢竟這也是人們對於清初三大疑案-太后下嫁、順治出家與雍正奪嫡的解釋,當然也是題外話。

 

 

再說到朱蒙本劇的人物

 

從夫餘宮裡看起,金蛙王、金蛙之后、金蛙之子帶素,這三個人是爭奪核心權力的人物

其實看著朱蒙此劇,我覺得從頭到尾就是金蛙犯了一個天下的男人都會犯的錯-覬覦別人的老婆(笑)

 

從柳花夫人與解慕漱兩人互相喜歡,而金蛙喜歡柳花開始,就注定了是一場悲劇的開始

金蛙之后一開始就在試探柳花是不是也喜歡金蛙,故做大方其實就怕人搶了他的夫婿

但是喜歡柳花的金蛙卻看不見金蛙之后的真心

 

正如汝美乙所言,喜歡柳花的金蛙不也是希望解慕漱死嗎

 

也正因為金蛙對柳花的喜愛,造成他對朱蒙的偏心,大概也有對於自己好朋友解慕漱的愧歉在裡面,所以忽略了他也本應該要注意的金蛙之后與其子

 

說穿了就是如果金蛙一開始沒有對柳花動心,那麼後來的事情都不會發生(笑)

 

原本預想自己將來一定會成為夫餘王的帶素,其實一開始對朱蒙的敵意沒有那麼深

雖說一開始他也無數次的想過要害死朱蒙,但那是出於對於自己母親的維護

因為父親的目光從來都沒有落在自己母親和自己的身上

 

大概也是因為金蛙與其后的結合,參雜了相當的政治考量

因為金蛙其后出身於夫餘中相當大的部落,最初大概是因為政治考量才會聯姻

不過金蛙之后應該也是很喜歡金蛙的,可惜良人的心不在自己身上

也不受到重視,才會憤而反抗與反對金蛙,並且支持帶素的叛變

 

帶素其實有點悲情,一開始是希望父親的目光可以多看看自己、可以受到父親的肯定

為此他可以去盜取解慕漱的遺骨與良正做交易,甚至可以答應娶他不喜歡的人為妻

但是他發現自己怎麼做父親都不會看著自己的時候,心中應該很悲痛

 

在帶素眼中,朱蒙,這個他最痛恨的弟弟,不僅生下朱蒙的柳花夫人奪走了金蛙對帶素母親的愛,甚至不管他做甚麼事情,都會被這個他最痛恨的弟弟給超越

 

一開始還有武藝可以贏過朱蒙,但是後來發現朱蒙的武藝越來越出色,已經到了可以與他並駕齊驅,甚至是超越他了

 

然後是喜歡的人-召西奴也喜歡朱蒙,寧願選擇朱蒙也不選他

 

甚至在獲取命脈一般的食鹽,帶素也頂多以解慕漱的遺骨與和良正女兒的婚嫁約定

勉強恢復了與天朝的交易。

 

但是朱蒙卻能夠不需要再通過天朝,而獲得穩定的食鹽來源

 

接連下來的事情,讓人真想在帶素身上連續寫慘字

 

所以才會有後來帶素不顧甚麼父子情誼,用粗暴的方式搶奪權力

這樣的權力也沒有維持太久,因為金蛙不久就又重新奪回權力了

 

不過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帶素沒有使用聖光術,而是使用蠻橫的手段

從偷盜解慕漱的遺骨開始,然後到逼迫冶鐵隊長的手段,以及為了不想引起戰爭,所對天朝的種種屈服,甚至是到後來安排奸細到朱蒙的陣營,但是就連這個安排的奸細也倒戈了。。。。XDD

 

只是俗話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朱蒙很早就過世了,大概活到40歲左右,我記得劇末是召西奴帶著兩個兒子離開沒多久就死了。而帶素還一路活到朱蒙的孫子,琉璃的兒子-大武神王時,才被大武神王殺死

 

備註6:民間傳說大武神王有一個兒子叫做好童王子,相關戲劇為風之國與自鳴鼓講述的就是好童王子與樂浪國公主相戀的故事,可以參考一下維基百科樂浪郡條目,自鳴鼓的時間大概可以推測是在公元37年大武神王向鴨綠江南的樂浪郡發動進攻,一度滅亡樂浪的這段時間左右

 

 

接下來就是朱蒙、召西奴與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物

 

朱蒙一開始的形象就是個窩囊廢,武功不好、膽量又小。

最初朱蒙與召西奴相遇的時候,兩個人的性別可以考慮換一下XD

因為召西奴雖然是女性,不過就是整個帥氣啊,也很有膽量,比朱蒙還要有男子氣概是要怎樣

 

到了後來,即使兩人的路分開了,不過正如神女所預言的終究會走在一起

只是比起召西奴,朱蒙還是一整個廢,除了武藝、膽量有進步以外,其實強大的並不是朱蒙本身,而是被朱蒙的聖光術吸引來的人。

 

包括早期輔助他的三個人、還有後來又多了三個,然後再加一個從帶素那裡倒戈的奸細

當然還有一定要提到的,就是冶鐵隊長

 

製造技術其實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像是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就可以窺見冶鐵技術在當時來說不僅是生活的重要指標,也是戰爭能不能打贏的重要技術

 

因為環繞在他身邊的人的輔佐,所以朱蒙至少能夠在建立國家的道路上走得比較順遂

只是正如我前面所講的,一個國家是不能夠只靠打打殺殺的戰爭過活的

想要民生富庶需要更為穩定的東西

 

才會促使後來朱蒙與召西奴的結合,也奠定下高句麗的議事制度,還有國富民強的富庶根本

 

如果沒有這些人的輔助與後來和召西奴的勢力的結合,國家的根基就無法真正的穩扎穩打了

 

 

而這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演員就是天壽哥(錯棚,是思龍才對XD)

在同伊的時候是個帥氣(每次出現都很帥)也很悲情(同伊被搶走了XD)的哥哥

但是在朱蒙裡真的是亦男亦女啊,他和協保的互動是我必看的橋段(相信很多人也都跟我一樣)

 

 

 

場景方面,因為劇情的關係,有很多打打殺殺的場面,不過我覺得這些場面都有些虛假

我只能說朱蒙真有天地神明的保佑,不管怎麼打都不會受傷

 

雖然也有人批評朱蒙聖光術放太大,不過他對人是很誠懇的

對冶鐵隊長,從王子時期就已經開始建立交情,不同於帶素、領布的高高在上的王子形象,朱蒙比較像是在市井長大的孩子,會與人交心,當然行為也放蕩不羈就是了

 

對悟易、馬里、協保,也是花了很長的時間讓這三人忠心追隨

也有理念不合分道揚鑣的時期,這邊還算合理

 

但在後來的武骨三人和從帶素那邊倒戈的奸細扶芬奴,只能說是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的結果,不可否認聖光很大

 

而追隨他的神女們,其實也是因為時勢所趨-先被夫餘背叛

 

說到劇中神女,其實我覺得大致可分為兩類因素可以成為神女

一個是有天賦異能、一個是透過教育與歷練習得其相關知識,例如醫療與政治

 

汝美乙擁有相當的異能,也在教育與歲月中學到醫療與趨勢分析,所以可以治療病人

對於人們來請教的疑惑不單只是與天地神明對話而已,還有他自己累積起來的經驗判斷在其中

 

而留在夫餘取代汝美乙的馬雨靈,其實不單只有神力輸了而已,還有各方面經驗的不足

所以才會被金蛙之后牽著鼻子走,經常在討好金蛙之后,完全忘記他應該服侍的是天地神明

 

只是最後居然是被雷劈而死,覺得有點過頭了啊。。。

 

但是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得出來文明在進步

因為戲劇剛開始的時候,有很濃厚的神話色彩,神宮的力量也很大

這中間高句麗建國的時候,當然也有神話的力量在當中

不過最後其實逐漸可以看到神宮的力量與勢力在削減中,很少看見朱蒙去請示神女有關天地神明的意思(當然也有,不過比較少)

 

顯見當文明逐漸進步,其實有些原本是超自然的東西也在被淡化或是轉化中

 

太王四神記、自鳴鼓這些戲劇也確實還是有神話的影子在當中,不過當戲劇的時代越往現今的時代過來,這些神話的話題就越來越少了

 

 

演芙蓉的演員貌似從辭演朱蒙之後就沒再看見有作品了

還蠻喜歡他的,覺得有那種楚楚可憐卻又默默承受命運的樣子

後來的禮氏夫人就覺得有點呆板,大概也是因為出身的背景有所不一樣

芙蓉是從神宮被趕出去之後就成了奴隸

而禮氏夫人的出身則是像柳花夫人,本來就是部族中的族長之女

與奴隸身分在各方面而言曾經受過的待遇就不同了

所以理所當然也不一樣

 

是說這齣戲常常拍在思考、下決心的樣子

從金蛙王開始,金蛙之后、帶素、柳花夫人、禮氏夫人、朱蒙、召西奴等一干人等都常常在思考,唯一沒有在思考的應該就是領布了吧XD

領布每次都會捅出大簍子,而且一次比一次誇張,我總覺得帶素沒有剛開始就一刀斃了他,是帶素一生最大的錯誤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rfly 的頭像
    forfly

    映水之鏡

    for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